从蒸汽弹射器到电磁弹射器的升级,是巨大的技术跨越,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从蒸汽火车到电力火车的进步。而电磁弹射器从安装到运行,也与蒸汽弹射器有巨大的不同。、匈奴狼山前两天刚刚谈到。蒸汽弹射器本身几乎完全不怕水,因为蒸汽本身就是水转化而来,蒸汽冷却后又会变成蒸馏水。因此蒸汽弹射器自始至终都是在和“水”打交道。蒸汽弹射活塞的末端减速,也是采取了水阻力的办法。一条蒸汽弹射器运行一天,就要消数百吨的水,而4条蒸汽弹射器反复操作,每天的淡水消耗量是很大的。正因为蒸汽弹射器在运行过程中有大量冷凝水产生,因此日常大风浪下,有一定的海水或者盐雾渗透进蒸汽弹射器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只需要用大量的冷凝水进行定期冲洗就行。而通过基本常识都知道,
凡是电磁动力的系统都是不欢迎外来水分的。更不欢迎有强烈导电性和腐蚀性的海水和盐雾进入系统内部,因此电磁弹射器从设计到安装,一直到日常应用,有其自有的一套极为高端的防水措施。虽然安装成型后的电磁弹射器整体上并不怕外来的雨水和海水,但是其安装过程中对防水的要求是很高的,这就导致所有电磁弹射器的安装,都必须临时搭建和每条电磁弹射器等长的特殊长条形工作棚。而外界也可以根据工作棚的搭建、存在直到拆除的全过程,来判断某一批电磁弹射器的安装施工进度。现在看来,到目前已经基本建成的前2艘福特级,都是在下水以后才开始系统地安装电磁弹射器。虽然前两艘福特级在下水的时刻,也会看到船头部分的电磁弹射轨道上部似乎有一些临时工作棚,但是这些临时工作棚,
与专门开始电磁弹射器的精密安装之后再搭建的专用长条形工作棚,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由此也可以得出判断,就是前两艘福特级的电磁弹射器都是在正式下水之后才开始项目的具体安装工程的。实际上这两艘巨舰各自的4条电磁弹射器的安装进度都不快。首舰福特号在2013年11月份就已经正式下水;而到2017年7月份进行所谓的正式服役仪式,其实到此时的4条电磁弹射器还没有彻底安装完毕。一直到2018年下半年才开始电磁弹射器的甲板弹射测试。刚开始甲板上弹射的还是配重小车而不是真正的舰载机!由此可见,福特号的4根电磁弹射器,整整安装了5年之久,后来又进行了4年多的反反复复的各种测试,现在现在也没有彻底的整利索。而第二艘的电磁弹射器的安装进度也快不到哪里去,
从新船下水到开始弹射器的甲板首次配重测试,恐怕同样需要4年以上。如此的安装效率实在是太低了,等于平均1年都安装不完一台设备。那么福特级为何要在下水之后才开始安装电磁弹射器呢?主要问题还在于福特级的舰体结构仍然采用第五代塔式建造法。这个模式建造的任何大型船舶,不论是军舰还是民船,在最后成型后,都会有比较大的应力变形,也就是建造完成的后的船体,首尾两端会出现明显的“上翘”状态。这种变形人眼看不出来,但是通过仪器却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而这种两端上翘的状态,又会在下水之后再次出现变化。舰体的这种反复变形,会对电磁弹射器的轨道标准笔直度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于是前两艘福特级,都是等正式下水之后再过一段时间,舰体的应力变形有相当释放之后,
才进行电磁弹射器的安装。不过在下水之后再安装也有问题,这就是舰体呈现漂浮状态后,不论多大的吨位,都会随着潮水定期的起起伏伏,还有一些自然浪涌会导致舰体的轻微晃动。这样的舰体几乎是随时都是在不规则运动中。如此状态下,即使用激光校准,也很难保证每条电磁弹射器的笔直度都在最佳状态。因此如果有可能,还是在船坞内部完成全部安装准确度最高。此时全船仍然是固体着地状态,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波动。如果是采用第六代的巨型总段合拢法,在全船结构完成后,也不会有两头上翘的问题;下水后的整体变形也相当有限,只需要下水后和服役前再校准一次即可。而且施工效率可以比福特级高三四倍。因此整体来看,福特级的建造模式已经落后,并且也没有真正突破电磁弹射和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