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装网 - 安装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古代打工人|东汉四川制盐人,为什么要在盐井上安装定滑轮?
Q.biz | 商业搜索

古代打工人|东汉四川制盐人,为什么要在盐井上安装定滑轮?

信息来源:aoloo.com   时间: 2021-12-22  浏览次数:4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味从盐出,盐是百味之祖,也是食肴之将。在四川,古老的制盐技艺,延续了几代人的辛苦艰辛,时间的积累成就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盐的精华。

  东汉制盐画像砖(四川博物院藏)

  曾经入选央视《国家宝藏2》的东汉制盐画像砖,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东汉时期四川人制盐的场景:在层峦叠嶂的山间,劳动人民在汲卤、烧灶、背柴,还原了2000多年前的四川制盐人一派繁忙的劳动画面,期间还隐藏着一些黑科技。

  川博典藏部副研究员何先红介绍,川博馆藏了3块东汉制盐画像砖,其中的明星文物曾入选《国家宝藏》,民国时期出土于四川邛崃花牌坊地区。

  从这块东汉制盐画像砖中,观众得以窥见汉代四川井盐生产的繁忙景象:在起伏的山峦间,左边是一高大井架,四人在吸卤,有槽将盐卤引入右下角的灶锅内,有三人在灶旁操作,山间另有五人在背柴和狩猎。

  这块制盐画像砖上不仅有制盐的工艺,还有运输的场景:左下角是一盐井,井上有高架,架上挂着吊桶,四人站在架上正用滑车和吊桶汲取卤水,用竹子管道运送到灶房。右下角设有灶台,长方形灶上有釜,两人于上下照料,一人灶口扇火,其背景为重迭起伏的山峦中二人似运输盐包。

  东汉制盐画像砖拓片(四川博物院藏)

  而郫县出土的东汉制盐画像砖不仅画面完整,而且内容丰富,山林间有飞禽走兽,画面左下角的高架上,有4个人正在用轱辘上下交替汲卤。高架旁还有一个盛放卤水的槽,并用一个竹笕经过山谷,将卤水引入右边的长方形灶上。而灶上正放着5个釜,灶的左边是火门,门前还有一人架柴煽火,制盐的场景十分生动。

  远古时期的四川盆地,曾是一个巨大的内陆咸水湖,随着气候的变化,湖水逐步得以蒸发减少,积存在盆地的低洼地带,并被封存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卤水层,这给四川人提供了丰富盐业资源。

  根据盐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岩盐。井盐则主要产于川滇地区,尤以蜀地井盐闻名全国。东汉时期,产盐的地方并不多,其中四川盆地的自贡和临邛(今邛崃)所产井盐品质极高,可以为井盐“代言”。

  井盐的生产,需先凿井取卤,而后设灶煎制。从川博馆藏的画像砖上可以看出,东汉人制盐已经科技范儿十足。川博讲解员王青青介绍,当时凿井技术有所进步,已经出现了“深六十余丈”,约合138.24米的盐井。制盐人采用楼架方式,安装定滑轮汲取卤水,提高采卤效率。此外,在煎盐时,他们采用温锅热卤水以蒸发水分,节约燃料。

  “一泉吐白玉,万里走黄金。”人们把从井中汲取的盐称为“白玉”,价值堪称“黄金”。在汉代,盐业是政府三大重要赋税之一,盐的开采和经营是富可敌国的暴利行业。透过川博馆藏的这些画像砖,观众可以想象,辛苦的四川制盐人,通过源源不断的井盐给当地带来了巨额财富,也优质的食盐烹饪的佳肴丰富了舌尖上的中国。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安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